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按下“加速键”,区域内三省一市在养老和康复辅具产业的创新合作也迎来新的机遇。
在日前举行的2019长三角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上, 《长三角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发展合作共识》正式发布。根据《共识》,三省一市将在共建协作协商工作机制、共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共享统计数据信息平台、共推知识产权保护落地、共促产业园区规划落地、共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深化长三角区域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20%。预计到2020年,长三角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约4600万人;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500万,占常住人口33%。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指出,老龄化和高龄化的现状有利于唤醒长三角康复辅助市场。“康复辅助事关人民的健康,不仅对于引导激发新消费、培育壮大新动能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多元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卫计委预计,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说,康复辅助器具创新意义重大,但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他指出,康复辅助器具行业是科技创新热点,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一个跨学科、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能力的领域,应用了神经科学、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我们应把握机遇,从源头科技创新到服务创新,再到最后产品创新领跑全球。”
针对区域内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朱勤皓认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助于区域内形成制度创新优势,发挥集群和协同效应。此外,区域内完整的产业链基础还将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应。
飞马资本合伙人杨振宇认为,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本土大规模企业不多,整体产值与利润数值不高。“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打破康复辅助器具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是产业界、投资界和政府多方共同努力。”(记者胡洁菲)
关键词: 康复辅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