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十国贸易部长3月1日呼吁进一步消除非关税壁垒以促进地区内贸易,推进东盟一体化建设。
2月28日,东盟十国的部长们在马来西亚东北部城市哥打巴鲁开始了为期两天的会议,就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国家经济大融合,于今年年底正式完成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据与会人士介绍,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有关成立东盟共同体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便于今年4月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做出相关决定。
与会部长3月1日发表声明,预计2015年地区经济增长率将为5.1%。声明指出,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包括“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原油跌价带动地区内需”。考虑到产油国马来西亚和文莱,声明还发出警示,指出“原油跌价可能会影响进口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的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达法表示,为了在2015年底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成员们已经界定了69项非关税壁垒,并且解决了其中45项。
东盟国家拥有6.25亿人口。东盟十国一直致力于进一步促进东盟内贸易,打造一体化市场,使货物、服务、投资、劳动力能够在成员内自由流动。据统计,2013年,东盟成员内的贸易额达到6086亿美元,比2008年东盟一体化蓝图描绘之初创纪录的4581亿美元猛增了32.9%,约占该地区贸易总额的24.2%。
东盟商业咨询委员会主席穆尼称,东盟国家的经济界对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持乐观看法。他认为,通过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东盟国家将具有比较统一的市场和商品生产基地,从而使商品、投资、人才更加自由流动。穆尼表示,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必将增强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过,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还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没有统一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等。从工商业界看来,由于需要降低或取消关税,在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也会给一些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东盟国家需要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提出更好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正逐步淡出国际贸易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约束;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贸易壁垒却日益突显,成为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
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进程看,围绕东盟经济共同体撤销地区关税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到2015年,东盟成员内97.3%的贸易产品已经实现了自由贸易。因此,今年的任务将转向消除非关税壁垒,比如简化海关程序,协调各成员间的标准,加大服务和贸易便利化的力度等。部分国家指出,目前存在“过度的产品检查”、“产品标签必须使用当地语言”等非关税壁垒。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隐性壁垒也同样存在,并且制约着双边贸易。
马来西亚的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慕斯达法说,东盟和六个地区伙伴——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协定有望于今年年底取得成果。
对于此次会议上的进展,有评论认为,这不一定意味着东盟经济一体化就一定能在2016年1月1日前完成,不过却给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添加了强烈的正面信号。
关键词: 非关税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