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很多人都不陌生。

在不少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扫地僧都是属于深藏不露的角色。

看着其貌不扬、只是扫地的和尚,没有什么身份地位,但是往往都是隐藏的绝世高手。

一如这位中科院里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

提起中科院,想必都不会陌生,这是我国专注于科学研究的一所高等院所,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也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而中科院的院士头衔更是非同凡响。

中科院院士全国不过800人左右(不包括中科院外籍院士),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科院院士都是白发苍苍、很有威望的老学者形象。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李小文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他看起来有些“土”,但实力不俗,是遥感领域的顶尖学者,是几何光学的创始人,在国外内都享有盛誉,不过因为低调的性格鲜为人知。

李小文院士就是中科院里的“扫地僧”,他的走红纯属“意外”。

“意外”走红的李小文院士

一身黑色的衣服,一双黑色的布鞋,翘着二郎腿,在低头念稿子,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

2014年4月,一张拍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某一堂课上的照片走红网络。

也“意外”让这位事件的主角——李小文走红网络。

在大家的印象里,一位大学的教授,尤其是院士这种级别的学者,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说西装革履,起码应该穿正装、皮鞋,看起来有很强的气场。

然而单纯说李小文院士的形象,如果是不认识他的人,很难将他和院士的身份挂上钩。

正是这样的落差,导致李小文院士因为一张照片而意外走红。

自己从来没用功念过书,从来没努力争取过什么,从来没有过多高的觉悟和志向……

李小文院士喜欢穿布鞋,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布鞋院士”。

虽然穿着上不拘小节,但是李小文院士是遥感领域泰斗级的人物,他口中的没有用功念过书,自然也是自谦。

尤其是在他31岁的那年,就因为一件事遭到了嘲笑,也成为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

31岁时的“倔强”

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同时也恢复了研究生招生,这一年也是李小文31岁的时候。

当得知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李小文就放言称:“我要考研究生!”

这件事自然遭到了周围人的嘲笑。

在当时,研究生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已经31岁的李小文,在不少人看来早就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

可是李小文并不这么想,面对周围人的不认可和嘲笑,他决定自己要争一口气。

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给他们看看!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第二年,李小文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二部(如今的遥感所),完成了当初说的话。

李小文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不仅达成了自己的誓言,而且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如果没有这次立志考研,他也许会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做着普通的工作,就不会有后面的成就。

有些时候的“倔强”,值得去坚持。

低调的遥感顶尖专家

就这样,李小文开始了长达6年的留学时光。

在1985年,他以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学博士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的成就,学成回国。

回国后的李小文就成为了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室主任,开始了在国内的遥感领域的科研工作。

凭借不服输的精神和在遥感领域的天赋和能力,李小文在遥感领域不断进步,很快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在当时,在遥感界,谈及李小文,国内外不少相关专家、学者都很熟悉他。

李小文为中国的遥感领域科研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还成为几何光学的创始人。

凭借多项成就,在2001年的时候,他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虽然被评为了院士,但是李小光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

他没有到处去办讲座挣钱,没有去大肆宣扬自己,而是继续专心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

甚至还将120万元的奖金全部捐出,希望能够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而他自己依然过着洒脱的生活,不拘小节,专心做事。

有些人走了,实际上一直“活着”

因为在华为看来,李小文身上有着大胆创新、一步一个脚印的科研精神。

而谈及为华为代言的条件,李小文仅仅有一条:

不要一分钱代言费。

正是李小文院士的这份气节,赢得了华为的尊重,华为对李小文院士的点评简洁而不失重量。

华为坚持什么精神?

努力向李小文学习!

正是这样一位不追求名利,称得上真正的科学家的“布鞋院士”,于2015年1月10日与世长辞。

正如鲁迅先生曾言:“有的人活着,其实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实他还活着”。

李小文院士在国外学成之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国内,在国内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选择将自己的成果在国内落地,这是家国情怀,也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

他淡泊名利,专注科研和教学,是真正值得世人去尊重和学习的榜样。

李小文教授,是真正值得被人们记在心中的“明星”。

关键词: 布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