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间9点左右,传来消息:原定于11月5日在国内科创板上市的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上交所宣布暂缓蚂蚁上市后,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公告,暂停公司在H股的上市。

被暂缓上市的原因是:蚂蚁集团实控人等被监管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可能会使得蚂蚁集团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蚂蚁暂缓上市,注定载入中国金融史册。这个原本是人类史上最大金额的IPO,打新冻结资金高达20万亿元。现在暂缓上市,这些资金如何退回、一些已经深度介入的机构如何善后、整个产业的运营逻辑是否会被深刻改变等等,这些都是接下来深受关注的问题。

其实蚂蚁的暂缓上市,最晚在10月31日已经被定下来了。

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用了一半多的篇幅,不指名道姓地敲打马云和蚂蚁。

会议定下了基调,然后才有了11月2日四部门监管约谈马云。

那么,马云在外滩峰会上的发言,到底是发泄放炮,还是早知严管风声的殊死一搏?现在看来,应该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从时间上来捋——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20分钟的演讲。10月26日至29日,五中全会召开。10月31日,金融委开会定调。如果没有五中全会的召开,那么金融系统还有时间来讨论马云的言论,继而作出处罚还是放行的决定。但是五中全会开了四天,这期间与会者的工作重心不可能放在马云身上。五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金融委就开会,只能说明加大对蚂蚁监管力度的决定,是在更早之前就做出的。马云手眼通天,他收到要加强监管的风声,这毫不奇怪,所以才有了峰会上公开演讲的讨价还价。

蚂蚁集团犯的错误,首先是影响了国家金融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在金融稳定这个国家核心利益面前,任何妨碍者都会被毫不犹豫地拿下。

为什么会影响国家金融稳定呢?简单说就是蚂蚁集团本身没有多少资金,他用来放贷的钱都是来自银行。蚂蚁提供的是技术服务,用大数据来获取客户和审核客户,是否适合放贷、能放多少贷、能否收回贷款,这些都由蚂蚁搞定。银行要做的,就是最后一件事,发放贷款。

拉皮条的最后挣的比谁都多,银行沦为替蚂蚁打工的,只能赚点小钱。如果出了事,蚂蚁还不用承担责任,风险都落在银行头上。

谁也不能说金融没有风险,一旦出事了,谁来负责?这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必须要收紧监管力度。

现在对蚂蚁的监管要求是你兜底的钱要多给点,不能用30亿的钱来放3000亿甚至上万亿的贷,你起码要兜底放贷金额的30%。如果是这样,蚂蚁的暴利基本就不存在了。所以,马云才会有峰会上的那番“放炮”。

但是在底线思维是治国的基本思维的前提下,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不会有讨价还价空间的。所以,马云必须服。

这番博弈,以马云的低头和暂时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是“暂时失败”?我们可以从金融委的新闻稿里找到依据。“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马云和蚂蚁集团做的事,国家还是定位于创新,要鼓励;马云还是一位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要保护。后面才是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从金融委的会议精神上还可以看出,蚂蚁集团没有“依法合规经营”,使用募集资金方面不够规范,没有依法披露资金用途,而且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蚂蚁有这么多问题,居然还能顺利过审,所以金融委也敲打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再看官媒的态度。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后,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彰显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坚定决心》称,暂缓蚂蚁集团上市,正是为了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蚂蚁集团当务之急是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切实抓紧整改。市场各参与主体必须尊重规则、敬畏规则,谁也不能例外。

只要改了,就还是好同志,还是自己人。

马云及阿里巴巴对中国的贡献,监管当局看在眼里,也是一路呵护过来的。如果没有当局的包容和鼓励创新,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恐怕早已夭折在很多年前了。

企业家精神的代表人物,马云肯定是一马当先的那个。如果马云被干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被监管约谈之后,蚂蚁集团回应表示,要“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

四句话,句句都有所指。稳妥,是以前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拥抱,表明态度。服务实体,指的是不玩空手道,老老实实为中国实业做贡献。开放,是不搞小圈子,不吃独食。

早这样多好呢。

现在看来,马化腾更有先见之明。2017年,马化腾说,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今天再看小马哥这番话,别有味道。

关键词: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