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意思是饲养家禽家畜,有很多风险是不可控的,包括市场价格、自然灾害和疫病等,都可能影响养殖者的收益,甚至赔钱。所以,在计算家庭财产时,往往把这些“带毛的”家禽家畜刨除在外。

这句老话,银行发放贷款时也同样适用。长期以来,农村养殖户向银行贷款,牲畜是不能做为抵押物的,因为它们不算固定资产。银行不敢放贷,是因为牛羊等牲畜很容易受到气候、疫病等因素的影响,一夜大雪就可能让所有的羊都死了。而农牧民除了牛羊之外,通常又缺乏房产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得到信贷资金支持。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农牧民很难持续扩大养殖规模。

近期,麻辣哥去了趟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一家银行就打破了这一“传统”,把那些“带毛”的活蹦乱跳的牲口算作“家财”,农户可以用它们作抵押向银行贷款,解决了农牧业生产资金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

用11头牛作抵押贷款30万元,大半年时间就有了80头牛

碧云天、牧草黄。初冬时节,一望无际的五角枫林,如同铺在代钦塔拉草原上的一张金色地毯。

“牛群过来了!”不知谁突然一声高喊。

麻辣哥抬眼望去,伴随着一阵阵“哞哞”声,一个个白色、黄色的“小点”慢慢地由小变大。再向远望,一个汉子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灵活地在牛群中穿梭。人们管他叫老吴,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苏木布日很茫哈嘎查的村民。

看到这么长的地名,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念了。麻辣哥跟您解释一下:“苏木”的意思是镇,“嘎查”是村。也就是说,这个叫“布日很茫哈”的村子,坐落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镇上。

麻辣哥想数清牛群里到底有多少头牛。“眼前这些牛以基础母牛为主,总共有68头。”老吴利落地翻身下马。

“68头,啧啧!你可别小瞧了这些牛,按一头牛犊1.2万元、一头基础母牛2万元计算,保守估计,这些牛的价值接近百万元了。”同行的一位养牛行家说道。

令人惊讶的是,去年年底,老吴还只有26头牛。11个多月的时间,他家存栏牛的数量就多了1倍多,这是怎么做到的?

“多亏牛活体抵押贷款,帮了大忙!”老吴笑着说,今年1月,他用11头基础母牛做抵押,向农行申请了30万元贷款。获得贷款后又买了22头基础母牛,这些母牛全都生下了牛犊,部分原有的母牛也生下了牛犊,大半年时间就有了80头牛。

老吴给麻辣哥算了一笔账:9月下旬,他将80头牛中的12头公牛卖掉,挣了12万元,这笔钱已经足够偿还他今年的贷款本息6.5万元,余下的可以作为日常生活开销和养牛支出。到明年,这68头牛至少可以再产下40头牛犊,按照其中一半为公牛计算,卖掉至少可以再挣20万元。

“这个与房产、土地等做抵押物不同,牛活体抵押贷款是以牛作为抵押物向农牧民发放贷款。”农业银行科右中旗支行行长刘显慧说,过去,农牧民扩大养殖规模,需要先把牛养大,卖了之后再买小牛。这样养殖周期长,收入提高也比较慢。贷款帮助农牧民扩大了养殖规模,随着牛数量的增加,他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牛活体抵押贷款拓宽了抵押物范围,盘活了农牧民手中牲畜资产的价值,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为农牧民提供合理信贷资金支持有重要意义。”人民银行兴安盟中心支行行长王维民说。

“活体抵押”最怕牲畜突然死亡,有了保险证明银行放贷更有底

农行在科右中旗的探索,收获了哪些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金融服务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牛活体抵押贷款能在科右中旗落地生根,与这里大力发展牛产业有重要关系。”王维民说,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金融服务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运用牛活体抵押贷款服务农牧民,既可以助力牛产业发展,又能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受到政府部门、农牧民等多方欢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新的贷款模式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少一些,银行也能更放心大胆地去干。”刘显慧说。

尽管牛活体抵押贷款在科右中旗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牲畜都适合活体抵押的模式。“牛属于大牲畜,大牲畜的价格和行业发展都比较稳定,因此比较适合作为活体抵押的对象。”业内人士表示,有的牲畜变现较难、市场不太认可,有的单体价值低、做抵押成本较高、贷后监管比较困难,这些就不太适合作为活体抵押的对象。

还有,降低“活体抵押”风险,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的作用。

发放牛活体抵押贷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助。“除了为银行在贷前筛选客户,在贷后协助管理贷款外,政府有关部门还为农牧民的牛提供免费防疫服务,为牛棚牛圈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等,这些措施也增强了银行发放贷款的信心。”刘显慧说。

保险机构在牛活体抵押贷款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审核的内容之一,就是基础母牛的保险证明,客户经理会对照着证明上牛的花色,一头一头地去验证。

“活体抵押最怕牲畜突然死亡,有了保险证明,银行在放贷时心里就更有底了。”农行科右中旗支行副行长白音那木拉说。

“下一步,农行内蒙古分行将继续围绕特色农牧产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农牧民融资渠道。”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春林说。

真金白银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让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

很多人关心,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现在到底解决的怎么样了?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报告中,麻辣哥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同比增长 29.6%,近7个月增速连创有统计以来新高;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

“14.6万亿元”“3128万户”……看了这组数据,麻辣哥真是“喜上眉梢”。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来看,近年来,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实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小微企业的“心田”。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确实可喜可贺,但喜中也有忧。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一则通报,点名批评了部分金融机构在贷款中违规收取应减免费用,强制捆绑销售,收取高额服务费和代理手续费,抬升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行为。其中,某大型商业银行在全国多地的9家分行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违规向20户小微企业收取贷款承诺费、投融资顾问费等“两禁两限”费用接近2300万元。

总体上看,金融机构能够认真执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不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但仍有部分机构对监管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此,麻辣哥想说,金融离开了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融机构不能“算小账”,而应该时时刻刻把服务经济实体放在首位,拿出让利实招,真正为“三农”和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这也是为自身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关键词: 真金白银 小微企业 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