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骤减42%,美国吸引外资剧减49%,欧盟减少三分之二;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逆势增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2020年在疫情大考之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成为全球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与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不断涌入的外资也进一步促进中国政府提升服务能力,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球比重继续提升,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重要贡献。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吸引外资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早前有关外资将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文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应对,吸引外企纷纷扩大在华业务。
在2020年诸多外部不利条件下,中国的逆势增长提振了投资者信心,让那些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仍抱有信念的人感到安慰。
“超平均水平”的中国成绩单
据咨询公司安永近日发布的报告,由于中国市场的复苏,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在中国市场获得了“超平均水平”的业绩表现,2020年第三季度在华销量同比增长9%。
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对新华社记者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公司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带来的新机遇。
中国拥有14亿人口,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对于像戴姆勒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570家,平均每天新设100多家。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帮助中国留住了投资和就业机会,也让外国制造商能够更高效地在中国生产高质量产品,满足本地和全球需求。
中国的“特斯拉速度”
中国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不搞歧视性、排他性标准、规则、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中国也在通过实际行动为开放型经济创造有利环境。
过去,中国为外资提供的主要是“硬件型优惠”,如提供建厂的土地、办公的园区等。如今,中国正在努力提供越来越多的“软件型优惠”,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等。
中国自2020年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车企,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超级工厂从建厂到投产,仅用不到一年时间,“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和上海营商环境的一块招牌。
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表示,若没有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特斯拉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建厂,并开始量产和交付。
“在服务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时,我们做到了一视同仁。2021年,我们要让‘特斯拉速度’不止步于特斯拉一家企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说。
在金融领域,中国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首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华注册成立,并在2020年初开业。
“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市场表现。”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副总经理、中德安联人寿CEO陈良说。
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惩治侵权行为力度
尽管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外国投资者对一些政策的消化还需时间。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刘彬说,整体而言,外资外企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较前几年已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了解程度仍然不足。
其实,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一贯是明确坚定的,并正加大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2019年,中国挂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推进执法办案和司法改革。
目前,中国已将侵犯著作权法定赔偿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刘彬表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赔额逐年刷新上限,正是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体现。
进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外资也在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5%。
“脱钩”谬论不攻自破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事实证明,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搞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在脱钩论和保护主义的阴霾下,外资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认可。上海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大部分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78.6%的受访企业表示不会转移在华投资,较去年增加5.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中国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基础优势正从劳动力价格转变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这是中国近年来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
贸发会议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FDI增长仍将呈现疲软态势,2022年初有望开始复苏。报告撰写人、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疫情走向和疫苗推广程度、主要新兴市场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全球投资环境等会持续影响未来全球FDI表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正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去年11月,中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2月,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詹晓宁认为,这些对未来全球FDI复苏和进一步增长都是利好消息。
关键词: 中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