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然而,受年代久远、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因素制约,老旧小区常常是“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
比如,不少地方“改了面子,改不好里子”——清理了违建、铺装了路面,地面下的老旧管网、建筑内部的管道却不在考虑范围。虽然改造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隐患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产权状况复杂,不同的产权单位,不同的物业管理,难以协调统一;二是许多设施有待升级,但资金投入缺口较大;三是一些居民社区意识滞后,缺少共建共享观念,且对改造“意见不一”。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推进实施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各地要勇于迎难而上、理性分析、对症下药,把好事办好。
地方管理者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一方面,要摸清当地老旧小区类型、居民改造愿望,明确改造标准和对象范围。在改造内容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保基本开始,根据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协调产权单位配合、动员业主广泛参与,同时重视并努力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妥善化解矛盾和阻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应当探索建立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模式。除了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财政补贴老旧小区改造之外,也可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鼓励居民出资参与。此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大有可为,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后者从事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运营,进一步充实资金保障,促进小区发展良性循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通过成功项目的良好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后续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坚定公众对改造提质的信心。住建部近日透露, 2020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惠及居民约736万户,超额完成任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一批)》也于日前印发,为各地提供了更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各地认真研究基本情况,对照可复制经验部署,抓好抓细落实,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老旧小区改造之路。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事关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做好这件涉及上亿居民的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