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首单中非易货贸易——

“兜里没钱”,也能来湖南买买买

2020年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并启动建设。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聚焦“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催生出一批实践探索的成功案例。湖南日报今起推出《深耕“试验田” 建设“新高地”——湖南自贸试验区揭牌一周年》专栏,展现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崭新成果。

“兜里没钱”,怎么做买卖?在湖南,一切皆有可能。

日,首批5条来自南非的红西柚货柜抵达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关。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单易货贸易顺利完成。

“易货贸易”即“以物换物”。首单易货贸易中,南非Takela集团用红西柚等货物,交换湖南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了4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南非红西柚汁肉饱满,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南非Takela集团正在承接政府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对建材有强烈需求。双方一拍即合。”9月15日,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高伟说。

从物物交换到以货为媒介的交换,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大部分非洲国家外汇储备(美元)不足,较大程度限制了中非双边贸易的深度开展。

如何突破和改善中非贸易结算现状,进一步提升中非贸易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探索发展易货贸易的重要课题。

“从2013年到2020年,国务院分多批次批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发布的诸多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中明确支持‘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湖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向东介绍,易货贸易好处多多——中非可互通有无,丰富贸易模式;企业扩展了新客户,开拓了新市场;企业节省了外汇支出,盘活了资产和资金。

“易货贸易试单成功是一份‘邀请函’,它告诉非洲朋友,即便‘兜里没钱’,也能来湖南买买买。”肖向东说。

眼下,湖南自贸试验区将长沙高桥大市场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明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将上线易货贸易B2B台,易货交易非洲国家和地区范围达到10个。到2023年,有望实现中非易货贸易交易额50亿元,建立国内与非洲国家供货商及需求方资源信息大数据台。

链接

长沙片区率先突破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82.3%,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达90.9%,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拟集中发布;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278项制度创新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完成率达78.6%。

创新案例率先突破。中非易货贸易首单顺利完成,非洲首个准入非资源产品——卢旺达干辣椒入境上市。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同场监管,一站式通关,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国内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芙蓉标准化小镇”集聚标准机构40余家。

探索试验成果丰硕。打造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获批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形成“政府+专业智库+企业主体”一体化推进机制,加速全国对非合作资源向湖南聚集;推进黄花综保区与长沙机场区港联动,企业通关成本节省30%以上。(记者 黄婷婷)

关键词: 湖南自贸试验区 长沙片区 率先突破 崭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