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21〕29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促进贵州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为大家带来《意见》有关内容解读:
一、关于目标任务
到2025年,我省提出水产品产量达50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名特优淡水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把生态渔业打造成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这个目标主要是基于我省水产品市场需求缺口及全省渔业发展资源禀赋而定。2021年,我省水产品消费量在46万吨左右,省外调入水产品比例达60%,仅省内市场有效供给就存在较大差距,省外市场开发潜力更加巨大。另一方面,我省生态环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出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境内河流众多,长度在十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4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062亿立方米。同时,我们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范围内的灌溉型水库、滩涂、山塘,荒山坡地、闲置厂房及大棚等资源还未充分开发利用。当前,随着“十年禁捕”政策深入实施,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不断优化升级,加之便捷的区位优势以及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等,我省生态渔业正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为保障我省水产品有效供给,把优质的生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好,抓住发展机遇,我们提出以上目标。
二、关于如何优化生态渔业发展空间格局
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又要考虑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加快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我们需要稳定和拓宽渔业生产面积,鼓励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健康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因此,我们从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生态渔业振兴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现代设施渔业、有序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加快推动生态环保冷水鱼养殖、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等6个方面提出优化渔业发展空间格局。到2025年,建成一批生态环保型设施渔业、湖库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以及在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重点打造一批鲟鱼全产业链规模化养殖基地,在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重点打造一批集民族特色、稻渔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带。充分把各地资源优势和地区民族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不断优化全省生态渔业空间布局,实现全省各地生态渔业发展均衡充分发展。
三、关于如何加快转变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成为新时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但就目前看,对标先进发达省市,我省生态渔业发展总体上仍处在“小步慢跑”阶段,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出,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特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规模小、基础弱、底子薄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围绕目标,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通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强化科技研发攻关、强化品牌和市场培育等6项具体措施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涉渔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或引进一批鱼类新品种(系)和新技术,制(修)订一批水产地方标准;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贵州生态鱼企业品牌。彻底扭转全省生态渔业传统型、粗放型发展局面,实现全省生态渔业链条式、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