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同比4.8%,基本符合预期。有两大信息值得关注:一是疫情影响的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二是财政政策发力信号明确。疫情对于第二季度的冲击较一季度大,结构性政策或将发挥更大作用,关注本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定调。

第一个信息,疫情影响的结构性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生产端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1)第二产业增加值整体同比增速5%,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5%),显示中小工业企业经营压力大于大型工业企业。(2)第二产业内部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受到的负面影响大于采矿业,制造业同比+4.4%,采矿业同比+12.2%。制造业中原材料制造业增速普遍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再度转负。(3)第三产业同比增速4.0%,高于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2.5%),体现了疫情防控等非市场性服务业活动对服务业的贡献。

从需求端来看,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1)疫情冲击之下,必选消费有韧性,而可选消费和线下服务消费大幅回落。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与我们根据高频数据推算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滑16.4%,金银珠宝、纺服鞋帽、汽车、家具等可选类商品消费的同比降幅达5%以上。总体来看,线下密接型、聚集型消费,以及可选消费品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必需品消费显韧性,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品消费,同比增速超过10%。高频数据显示,4月疫情对人员流动和线下消费压制依然明显,我们预计社零或将延续负增长;5月起,可能有望迎来疫情压制的缓解,实现消费的逐步修复。(2)房地产方面,3月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从1-2月的-28.8%进一步扩大至-47.3%,受疫情影响更大的一二线销售面积放缓幅度更大。尽管有因城施策松五限与金融两维护,但本轮在房企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通过“松监管+松货币”带动销售回暖来打破当前楼市弱势局面的路径目前还不那么畅通。

而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也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大城市、青年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压力相对较大。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为历史同期的次高值,略低于2020年同期,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结构上来看,31个大城市、16-24岁人口、外来户籍人口的失业率,分别环比上升0.6、0.7、0.7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大于总体,反映出疫情反弹对相关群体的就业冲击更为明显。本轮疫情发生在农民工返岗之后,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同比+2.2%(2021Q4同比+1.3%),招工旺季恰遇疫情冲击,使得大城市调查失业率高于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而2020年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农民工等劳动力并未真正返岗,2020年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同比-30.6%,这可能意味着2020年2月6.2%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当时的失业状况。

第二个信息,财政政策发力信号明确可以从基建投资增速再超预期看出来:

3月广义基建投资再超预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资金到位比较快。一季度广义基建增速10.5%(3月单月11.8%),3月公用事业、水利、公共设施管理业均较前2月提速,交通运输业投资则小幅放缓。从固定资产投资核算方法来看,当前多地采用财务支出与形象进度并行的方法,前者多适用于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虽然单月投资额超过1亿元就要提供相关的工程进度单、发票凭证等证明材料,但由于投资统计报表的时间节点通常在月初,而当月企业建安和购买设备的发票凭证多在次月中旬缴纳完增值税后才会确认,这其间的时间差使得部分投资额可能根据工程量预估。

根据近期国新办会议精神,要求去年已发未用的专项债要在今年5月底前拨付使用,基建资金端较为充裕。3月中旬多地疫情使得基建在政府招投标、建材跨区域运输和施工端均受到一些影响。随着疫情后续好转,我们看好基建企业后续赶工,施工端将逐步“追赶”资金端。但从资金(财政支出前置特征明显)和基建空间(今年多部委也提出具体投资目标)来看,基建增速可能不一定维持当前的水平,全年来看,基建有望实现8.0%左右的中等增速。

展望未来,疫情对于第二季度的冲击较一季度加大,结构性政策或将发挥更大作用。近期政策一方面加快推动上海社会面动态清零,积极推动上海复工复产和物流恢复。另一方面结构性政策的作用或将加大,支持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和人群,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

关键词: 个百分点 高频数据 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