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早间,医美板块多股拉升,新华制药、奥园美谷(叠加房地产)涨停,东宝生物涨超12%,华熙生物、爱尔眼科、爱美客等大涨。
消息面上,4月25晚间,华熙生物发布一季度报:2022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2亿元,同比增长31.07%,增幅较2021年年度有所回升。另外公司近期称 “水解透明质酸锌”通过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此外,行业龙头爱美客近期也发布年报,净利润增超110%。
另一方面,国家药监局3月24日发布新修订的《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将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轻医美项目仍受青睐
根据医美查发布的3月医美消费趋势榜,非手术类医美项目更受到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规模、消费订单量上分别占据60%、96.67%的比例。具体数据显示,今年3月,医美消费规模TOP5项目分别是紧致提升、热玛吉、注射瘦脸、注射瘦小腿、光子嫩肤。
其中,紧致抗衰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消费规模上看,紧致提升项目的消费规模同比增长587.99%。与此同时,美白嫩肤需求也稳步上升,光子嫩肤下单量环比增长47.37%,位列3月医美消费订单榜的榜首。
新规落地在即,水光针迎监管
据《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显示,与2014年的版本相比,新修订的《目录》去除了生产工艺已较为成熟的产品,如腔静脉滤器、心血管栓塞器械、植入式胰岛素泵;新增及细化了近年来出现较多可疑不良事件的医美植入材料:整形填充材料、整形用注射填充物、乳房植入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介绍,按新版目录,整形用注射填充物也包括“水光针”等当下热门产品。
另一方面,国家药监局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下简称《目录》),将“水光针”等产品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管理,并进一步明确产品成分、用途等。
从2021年的市场状况来看,注射类医美项目占非手术类医美的的42.5%,而玻尿酸在注射类医美消费占比中达43%。
浙商证券指出,该政策对仅具备研发能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初创型公司影响较大,但爱美客、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的医美产品均为自产,预计不会受到该政策影响。
行业市场超千亿
从医美行业的发展历史看,早期的医疗美容主要用于战后的外科修复,后逐渐发展为人们对于外在美的追求。随着这种发展,医疗美容行业也从最初仅具有医疗属性,演变为“医疗”+“消费”双重属性特征。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30年全球医美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化增长率预计超过10%,达到11.1%,其中2021年至2025年,全球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后5年增速缓慢降至个位数。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776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549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为18.9%。
长城国瑞证券预计,医美市场2030年将达到6535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化增长率为15.5%。
结构方面,据医美查发布的3月医美消费趋势榜显示,非手术类医美项目更受到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规模、消费订单量上分别占据60%、96.67%的比例。
长城国瑞证券分析称,和全球医美市场规模的结构不同,我国医美市场自2020年以后呈现出非手术类项目市场规模大于手术类项目的情况,且非手术类项目/手术类项目的市场规模比值逐步从2020年的1倍左右增长至2030年的近2倍,说明我国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增长空间巨大。
后市怎么看?
浙商证券指出,医美监管趋严、政策持续收紧,安全合规是第一要义。未来随着走私水货打击力度的持续加强,以及非法机构的加速出清,资质合规、重视医生队伍建设的成熟龙头将进一步受益。
华安证券表示,医美行业需求端持续扩容,供给端产品更加多元化,政策端对于医美机构和医美产品监管加强。看好拥有III类医疗器械证、产品矩阵布局完善的上游医美企业和下游长期规范经营的医疗机构。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年初以来多地疫情反复影响终端消费,一线城市疫情爆发背景下到店业务受到显著冲击,但预计疫情得以控制后终端消费或将迎来需求爆发的小高峰,全年行业增速或呈“前低后高”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