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首款可量产CTC技术上车 千亿市场背后“灵魂论”之争又起)
财联社4月22日讯(记者 徐昊)依靠结构性创新实现降本增效,CTC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行业关注。
4月25日,零跑汽车发布了国内首款可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而即将搭载其CTC技术上市的零跑C01,将成为全球首款无独立电池包的电动车。
早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Battery Day)”上,特斯拉首次公开了CTC电池技术。目前,包括宁德时代、Canoo、沃尔沃、大众等均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开发,国海证券预计,2030年我国CTC市场空间或将达到8500亿。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趋之若鹜的同时,谁将主导技术的话语权,也成为了行业讨论的话题。
“CTC技术目前有较大的市场机会,需要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共同开发。”劲邦资本合伙人王荣进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多家车企和电池厂布局
所谓CTC技术,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通过重新设计电池承载托盘,使整个下车体底盘结构与电池托盘结构耦合,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比能的同时,让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原本飞机会把燃料箱放置在机翼之中,但为了更大程度利用空间,便拿掉燃料箱,直接用机翼来储存燃料,能容纳的燃料便更多了。”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用机翼对CTC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据零跑介绍,CTC技术可以使整车垂直空间增加10mm、电池布置空间增加14.5%;在续航方面,综合提升整车续航里程10%,未来可以实现“加油式”充电——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200km;在性能方面,扭转刚度提升25%,轻量化系数达到2.4,提升20%;在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电池性能层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除了特斯拉和零跑,国内外相关企业正在加速跟进CTC技术的布局。2021年3月,大众集团公开表示,相较于现在的MEB平台化技术,其将在下一代电池集成技术中考虑CTP和CTC两个方向。同年6月,沃尔沃在Volvo Cars Tech Moment上透露了诸多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信息,包括第二代PACK技术、下一代CTC方案以及自产电芯等,并表示公司第三代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电池组将采用CTC方案和方形电芯。有沃尔沃中国高层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有计划”将电池CTC技术导入中国工厂。而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已推出了可量产一体化的电底盘车型。
在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宣布计划将在2025年前后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技术。2028年前后有望升级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电动底盘系统。 “CTC技术不仅会对电池进行重新排布,还会纳入三电系统,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目标2030年前完成技术开发。” 宁德时代表示。
此外,LG也曾对外公开过CTC的技术方案。
技术推广存在争议
“CTC将使成组效率达到 90%以上,空间利用率达到70%以上,零件数量将进一步下降至 400个左右。”国海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特斯拉的技术带动下,预计CTC技术将在 2023 年开始逐步实现应用,到2030年在电动汽车新增市场中达到60%渗透率,“包括电池的 CTC 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 8500 亿元,不包括电池的 CTC 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900 亿元左右。”
不过,这样一项创新技术一经推出,却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在此次技术发布会上,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宣布,将对智能动力CTC技术免费开放共享,与全行业共享全域自研最新成果。
“意义不大,这要看其他企业愿不愿意用。”对于这样的技术开放,王荣进直言。
事实上,近日以来关于汽车行业“灵魂论”的讨论一直不断。在宁德时代宣布将推出CTC技术时,便有行业人士认为,“对整车厂而言,汽车底盘是汽车的命门,是每家整车厂都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技术,宁德时代作为一家上游供应商,参与到底盘中来,势必与车企产生一些话语权冲突。”
“CTC更多涉及底盘硬件的结构技术,整车厂商更具技术优势。”有行业研究员认为,底盘是汽车最核心的硬件组成,底盘技术也是整车厂商最核心的优势所在。虽然新能源汽车底盘开发的技术壁垒相比燃油汽车已经大幅下降,但整车厂商仍然在开发经验和技术上具有较大优势。“而CTC涉及到的技术多与硬件结构相关,是汽车厂商更加擅长的领域。在这场话语权之争中,整车企业将有更大机会胜出。”
同时,对整车企业而言,高度集成的CTC技术也未必是唯一选择,车电分离也同样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相反,CTC技术所带来的故障维修成本高、电池回收难等缺点,反而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用车问题。
“百度、小米、苹果等进入整车制造领域的科技企业,将主打自动驾驶和科技出行服务,从而将CTC技术的开发交给第三方主导。”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跨界造车的兴起,或将让专业底盘供应商和电池厂商在CTC技术方案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