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菜农王绪程格外忙碌。眼下,正值西葫芦上市的收尾期,王绪程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进棚采摘。

“今年的行情好于往年,除去水肥、人工等各种成本,纯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今年58岁的王绪程之前一直在外开挖掘机,一年下来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但是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之疫情影响,王绪程接到的活儿越来越少,“一直琢磨着找个离家近的活儿,能有份更加稳定的收入。”王绪程说。

如何帮助临近退休年龄的村民和部分未就业村民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西单村打起了建设蔬菜大棚的主意。“村民没钱建大棚,村里先行垫付;村民愁着找销路,村里联系包销售。”西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保军说,如何让毫无种植经验的村民在短时间内掌握大棚种植技术成为能否成功的关键。

大棚建设一天一个样,单保军却有点坐不住了。如果不能赶在大棚建设完成前让村民掌握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建好的大棚将被闲置。就在单保军一筹莫展之际,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主动上门,帮助村里办起了“田间课堂”。为了培养职业农民,思远农业在临淄区人社局的帮助下成立了山东思远职业培训学校,“田间课堂”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之一。

单连阶是思远农业村级服务站站长,自从接受“田间课堂”培训以来,他不仅带领自家孩子承包了一个大棚,还为全村48个大棚提供基础的技术指导。

设施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用工的特点,使得农民全年都可以工作,且岗位容量大,让农闲富余劳动力的收入也大幅提升。临淄区现有蔬菜大棚2.6万个,其中高标准大棚1.6万个,为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临淄区重点支持思远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引导作用,将设施农业打造为吸纳就业的“海绵”。

“以西单村建设的48个大棚为例,每个大棚的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直接带动了该村及周边村庄的15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临淄区人社局就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张金杰介绍,通过在全区范围内推动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已经形成以农业服务企业、农村服务站、大棚种植户、种植户雇工及相关就业者为主体的四级带动就业新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

“下一步,临淄区人社局将继续发挥好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技术、资金向设施农业汇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近实现就业。”临淄区人社局局长朱伯学表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农业农村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