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6年,是一个跨度,丈量着发展的广度。

发展数字经济是追赶时代潮流、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十三五”开局到迈进新发展阶段的“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海淀区始终站在平台经济发展的潮头,观大势、育新机、开新局,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谱写出平台经济发展的精彩华章。

旗帜鲜明促发展

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0件,是我国平均水平的30倍。

今年1至4月,海淀区新设企业11588户,其中新设科技型企业6452户,同比增长超过75%,占全区新设企业总数近六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生力军的小微企业存量为21万余户,在全区实有市场主体中占比超八成,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20多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年来移动互联、5G通信的助推下,海淀区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021年以来,海淀区全面落实国家、北京市规范平台发展的有关政策,建立重点企业台账,开展动态数据监测,持续实施“一对一”跟踪走访服务,加大力度回应字节跳动、快手等平台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支持方面的诉求,加快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建设,有力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据统计,2021年海淀区平台经济贡献的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三分之一。其中,164家平台企业营业收入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7%;研发费用合计845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总税423.5亿元,同比增长21.6%,地方级税收191.4亿元,同比增长10.9%。

在海淀,龙头平台企业扎堆聚集、规模大、效益好,对经济发展有强劲拉动效应。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北京是数字经济的蓝海,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必须要有标杆企业。”据统计,仅2020年一年,海淀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内超百亿家企业共计实现收入超万亿元,同比增长29.4%,拉动海淀区数字经济增长12.3个百分点。

在新基建、新消费带动下,电子信息头部企业发展迅速,22家企业收入超百亿元。其中,小米科技总收入达1790.66亿元,高出上年同期376.57亿元,增幅达26.6%。在重点企业带领下,海淀电子信息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构筑技术新优势,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得以持续巩固。

2020年以来,海淀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医疗、线上消费、在线直播、物联网监测等数字经济新形态呈爆发式发展。一批“互联网+办公”企业为全国各行业复工复产提供了便利;线上消费方面,2020年上半年,海淀区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3123亿元,同比增长28.6%。

此外,海淀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领域超前谋划新基建、率先供给新场景,实现智能技术产业化。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海淀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800家,占全国近两成;6家企业入选“2019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100强”榜单。

数字经济在“两村”(中关村、后厂村)聚集的同时,溢出效应明显,带动海淀整体既有“高原”又有“高峰”。视线向北,聚焦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正在打造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优势产业的永丰片区和翠湖片区。

数字赋能提质效

平台经济是海淀区的名片,数字经济是海淀区发展的新引擎,对海淀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而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数字制造业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主要涉及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从制造到“智造”,海淀区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动力十足。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发展等方面任务,海淀区着力开展数字产业协同提升工程、农业工业数字化转型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

2021年1月至11月,海淀区信息业实现收入12301.8亿元,同比增长24.6%;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数量近800家,占全国两成。全区已建成5G基站3160个,18项数字新基建项目稳步推进,发布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2.0”,是目前中国首个、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字节跳动、小米、美团等一批企业相继进入“千亿级俱乐部”,第四范式、地平线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领域全国领先。

海淀区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全力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激活数据要素、优化数字生态。园区内落户腾讯、网易、微软、英特尔等一批全球知名IT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总部经济达80%以上。海淀区超5000家商户具备数字人民币受理功能,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全场景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等科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成效在北京市领先。

产业软实力方面,海淀区已连续3年在北京市各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目前海淀区人才总量已超过190万人,占比北京市1/4,居全市首位。“两区”建设启动以来,自贸区内新增工商注册企业共1206家,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成为人才新高地和吸引外资“强磁场”。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数字贸易 人工智能 电子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