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还在水果市场上受热捧,这边龙眼、黄皮又挂满了枝头;田里的秋葵正在采摘,那边水稻也褪去了青涩,开始泛出成熟的黄色……进入万物繁盛的夏日,走进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勃勃生机。

乡村的热度不止这些。6月1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正式公布《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该条例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涉及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帮扶保障等内容,无疑将为乡村振兴再添动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电白突出产业带动、整治人居环境、抓好人才建设、强化乡村治理等,绘下生机无限的“三农”发展新图景。

突出产业带动

让农民多尝致富“甜头”

“电白区渔业产业园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并且省专家组已经于4月中旬开展了实地核查。”目前,电白正在把握新一轮产业园创建契机,紧扣省发展预制菜产业部署,突出临海资源禀赋,围绕做大做强水产预制菜产业目标,积极谋划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申报资料显示,电白区渔业产业园规划范围为电海街道、岭门镇、七迳镇3个镇街,产业园内主导产业优势显著,渔业养殖总面积4.7万亩,总产量达6.75万吨,主导产业“水产品+预制菜”产值29.2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1.15%,其中一产产值5.38亿元,二产产值22.58亿元,三产产值1.34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占主导产业总产值的81.65%。

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上,项目规划提出,产业园联农带农工作主要通过折股量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雇佣劳动等方式建立农民带动机制,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深度参与,实现稳步增收。至2023年,渔业年总产值37.7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0%以上,渔业加工产值占渔业总产值1/3以上,新增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2000亩,良种覆盖率达100%,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或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500人次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新增有机食品1个,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5%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根本。农村改革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沉香产业为例,2014年建区时,电白区沉香种植面积只有1.5万亩,近年来,电白区认真贯彻落实茂名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工作要求,将沉香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聚焦“育苗、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和文旅康养”等环节发力,推动电白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电白沉香经济一二三产业实现有效融合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如今,沙垌沉香文化一条街早已成为远近有名的沉香集散地,仅在沙垌村就有沉香育苗场350多个,沉香种植面积6000多亩、从业人员4000多人。电白全区沉香种植面积更是超过10万亩,沉香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户等)2821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突破30亿元。

在诸多农业产业的带动下,去年,电白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61.4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7.3%;全区现有5个省级“菜篮子”基地,年度生猪存栏量达到71.07万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2元,增速8.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整治人居环境

让乡村建设更“美丽”

这些天,电白区树仔镇旦海村的村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白鹭。村民说,有时能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村前的池塘边和湿地里翩飞,白茫茫一片。

旦海村靠海,村前有千余亩养殖基地和盐碱地,这些年经过环境整治,生态非常好。鱼池虾池连成片,方方块块的池水,分割着天空,水天一色,宁静而透亮。夕阳下,从天外归来的群鹭,散落在浅浅的水面,或小立,或觅食,或起舞,仿佛一群气质优雅的“艺术家”。

“过去的那些年,旦海村鸟类不多,白鹭更少。”旦海村支书刘星文说,近些年村里生态环境好了,村民保护鸟类的意识也加强了,他们不仅不伤害鸟类,还禁止捕猎者网鸟打鸟。白鹭被人们称为环保鸟,一个地方多聚集白鹭候鸟,那么它的生态环境一定不会差。白鹭回归旦海村,意义不言而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自2021年9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村过关“百日攻坚战”以来,电白举全区之力发起总攻,提前一个月完成3721条自然村全部过关的艰巨任务。

污水全部经管网进行收集,村内建成了污水净化站;碍路的围墙拆了,建成硬底化道路;多有异味的猪场拆了,变成了“小菜园”“小花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百日攻坚战”中,电白区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27473座,整治乱搭乱34018处,清理垃圾42.28万吨,清理池塘沟渠2057多公里,建设污水管网179.83公里,新建“四小园”11295个,最终成就了3721个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

今年2月25日,电白区进入美丽宜居村建设新阶段,“美丽宜居”取代“人居环境整洁”成为新的主攻课题,这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也是一种质的提升。4月13日,随着当天申报验收的自然村考评成绩达标,那霍镇石龙村18条自然村至此全部通过验收,石龙村也正式成为电白区第一条通过美丽宜居村验收的行政村。截至6月5日17时,全区已有12条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逐步绘就。

如今走进电白的乡村,清新、怡人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人居环境整治村村过关以后,村子里变得干净了,也更美了,不比城里差。”这是电白许多群众的一致感受。

抓好人才建设

让乡村振兴动力不竭

“目前镇里成规模的电商企业比较少,尤其是在直播带货这一块。我们希望用新的电商模式帮沉香行业扩大销路。”2021年,“85后”李鹏和伙伴们从服装电商业务中汲取经验,从广州回到电白观珠镇专注发展沉香直播带货,正式投身农村电商的蓝海。如今,在李鹏和其他从业者的带动下,沉香直播带货逐渐走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这个年产值逾30亿元的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从业者预估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新增了几百到上千家从事电商、直播的沉香店铺。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而人才振兴,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成色。近年来,电白区围绕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从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着眼激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电白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在此推动下,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接地气的人才充实到农村一线,在带动农民增收、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在聚集人才层面,电白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工程,畅通乡村招才引智渠道。从区外知名专家中聘请乡村振兴顾问团队12人,基层各类急需紧缺岗位引进人才300多人,为基层定向培养老师200人、医疗卫生人员120人,评定“乡村工匠”职称人员34人,切实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队伍、乡村振兴服务队建设。

在培养人才层面,电白区深入实施乡村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农民”。举办“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班5期,培育农村优秀青年人才600多人;成立电白区乡村振兴学院,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全面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及社会事业发展;成立广东首个镇(村)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马踏镇分院,通过引进高校的师资资源让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到镇到村落地,为镇村培养党建、农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层乡村财务规范、农业技术技能、电子商务、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人才;举办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班10期,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1000余人;“广东精勤农民网院”学习平台参加学习人数1.9万多人;全链条养育沉香产业人才1000多人次,“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培育累计突破1万人次。

在用好人才层面,电白区充分发挥区人才发展促进会、区级和镇级人才驿站、青年人才党支部等平台作用,推动各类人才下沉基层开展服务活动66场次,参与专家200多人,参加活动乡土人才1948人。为高标准推进人才驿站建设全覆盖,在电白区委组织部统筹下,电白区在去年9月成立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专班,制定了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和运营管理制度。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已完成21个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并挂牌开始运营。5月26日,电白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区人社局正式揭牌成立。至此,电白已实现区级及各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的全覆盖。

强化乡村治理

激发农村发展“内动力”

“真的不要钱吗?”“这个超市会开多久?平时应该找谁呢?”“我之前做志愿服务了,要怎样领取积分?”近日,电白区岭门镇平岚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正式揭牌运营,许多村民对这个“不要钱”的超市感到相当新奇。

“一支牙刷10积分、一支牙膏20积分、一本笔记本30积分、一张凳子70积分……”“获取积分的途径有很多,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每采纳一次得100积分,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志愿服务得100至1000积分,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做得好,每月还能加100积分……”工作人员小冯耐心为村民解释积分超市的兑换细节。

2021年,岭门镇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初,驻镇帮扶工作队经与镇党委政府沟通研究,在平岚村建设全镇首家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积分奖励和红黑榜公示机制,以树立“人人参与、实干得利”的鲜明导向,推动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实现整治工作常态化、管护机制长效化。

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之余,近年来,电白区从区级层面也在不断细化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升级提质。

其中,通过整合党员联系户、社区“双报到”等工作机制,推进原有的诸多网格“多网合一”,创新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格局,形成“工作力量、管理职能、服务资源”三下沉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目前,全区337个村(社区)共划分四级网格4641个、五级网格8989个。已成立村(社区)党委48个,党总支152个,下设网格党支部632个、网格党小组1508个,将“党建+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村、每户,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

强化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加强村民委会员规范化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定出台《茂名市电白区村规民约工作指引》,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乡贤问事会、村慈事会“一约三会”,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支持、参与乡村公共建设。比如马踏镇提出,要在2022年底实现村级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同时,以此为抓手,马踏镇将加大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嵌入各领域、融入各方面,助推实现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 基层治理 人才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