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表是什么意思

缩表的意思就是缩减资产负债表,它会让市场上的相关货币数量减少。一般而言,缩表都出现一个国家即将出现通货膨胀的时间段,这个时候因为国家长期执行宽松政策,所以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债务明显,泡沫巨大,这个时候该国或者央行不执行缩表的话,那么这就会导致突发性的金融危机。

缩表是出现在信用货币时代之后,因为信用时代货币的发行不和国库里面的黄金白银有关,货币的发行量和国债、社会需求有关。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缩表,就是加大该国国债回购,减少该国国债规模,减少其货币的流通数量,让其货币升值,不过这也是意味着通货紧缩的开始。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企业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传统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直接影响并作用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其最终目标与传统货币政策是一致的。无论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缩而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还是我国针对实体经济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而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都是稳定经济增长。

但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明显不同于传统货币政策。传统货币政策具有总量性的特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主要通过货币市场利率、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等操作调节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

而结构性货币政策通常是在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受阻时实施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产业,从而达到结构性调节的效果。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按照政策调控方向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以激励为调控方向的“短板拉长”。即加大对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的作用。

二是以抑制为调控方向的“长板压短”。即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或产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过剩行业或产业的杠杆率,倒逼和引导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什么?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欧美等国金融市场信用紧缩、金融机构惜贷问题严重。

尽管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但是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使得市场上虽然整体流动性充裕,但存在结构性的流动性短缺,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失效。

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创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

比如美联储推出了定期贷款拍卖工具、英国央行推出了融资还贷计划、欧洲央行推出了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等工具。

目前我国既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按照基础工具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的定向降准。

其核心是将信贷投放与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和稳健性相挂钩,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第二类是以中央银行贷款为基础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具体包括以产业结构为导向的再贴现、再贷款工具等。央行定向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目的是鼓励和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第三类是以公开市场操作为基础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具体包括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央行票据互换等,主要是及时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第四类是以定向流动性投放为基础的借款便利类工具,具体包括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主要目的是向特定金融机构、特定领域提供流动性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规则

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政策的指令性向导。传统货币政策的规则可分为按规则操作和相机抉择。

一般认为,按规则操作的货币政策具有名义锚的效应,能够稳定币值,从而降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实现价格水平稳定。

相机抉择则是通过“逆对经济风向行事”调节货币供给,熨平经济周期,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但是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属于一种短期经济稳定政策,由于货币政策时滞长且不稳定,会加深对经济的干扰。

从传统货币政策的按规则操作和相机抉择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总量工具基础上附加结构性要求,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要求”。

那么,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规则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总量中性,二是结构精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需要根据经济增长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进行预调和微调,同时精准地把握好调控力度。

因此,这就要求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按相机抉择行事。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协调

从经济学原理上讲,一个经济体要关注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相对而言,货币政策侧重总量调控功能,财政政策侧重结构调整功能。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突出,而结构性问题容易传递到总量问题。

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解决,其中,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以达到促进调整结构优化的目的。

然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债务的不断积累使得宽松的财政政策实施受限。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能够在总量保持中性的前提下,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精准调控。

但是过度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导致货币政策财政化,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自的效果。

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在优化结构调控方面要与传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几家抬”形成合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目标 缩表是什么意思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