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没有好的上市公司,资金就缺少长期持股价值,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概念操作,获得价差,直接结果就是股市暴涨暴跌,没有能够形成长期牛市,而是牛短熊长,注册制下,IPO纷至沓来,上市公司质量又是如何呢?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关部门制定了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几家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有排队发首发申请企业的质量风貌。可是自从现场检查制度实施以来,抽中现场检查的公司总是纷纷选择落荒而逃,撤回招股书,实际上背后隐含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惹不起现场检查,那么躲总是躲得起的,虽然证监会屡次强调不能一撤了之,可是每一次抽中现场的公司依旧选择逃离,避免惹监管的麻烦,可见上市公司质量是差强人意的,往严重了说,很大一部都是问题成堆 的,即使通过注册上市,也是不同程度的带病上市。
去年10月28日,监管部门实施2022年第四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被抽取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科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非常令人失望,撤回也好终止审核也好,反正是全军覆没了,大成精密、博涛热工分别于去年11月15日、11月22日终止IPO审核,科都电器因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国泰君安撤回申报,科都电气最近PO终止审核。
这三家公司抽中现场检查,并不是证监会刻意选择,而是随机抽选,为什么随机抽取的发行人就是禁不住现场检查,历经辛苦,只差临门一脚就不踢了,而是选择退回,心中的苦楚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外人很难进行评价。
从另一个侧面去看问题,被抽中现场检查的发行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既然选择撤回,就说明现场检查可能会暴露一些监管关注 的问题,一旦被现场检查发现,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监管动作,这是得不偿失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发行人财务数据、关联交易、公司治理等存在一些难以克服 的硬伤。那么缘何选择冲击IPO 呢,在于目前注册制下或者是IPO常态化下,审核通过率很高,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就存在侥幸心态,搏一搏,成功概率很大,一旦成功,就可以实现一夜暴富,即使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在于《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制度》规定“在撤回申请后十二个月内再次申请境内首发上市的,应当列为检查对象。”,12个月以后,重新申请境内上市,就不会被列为检查对象,总不至于那么倒霉,又被抽中现场检查吧,只要不抽中现场检查,在90%左右过会率下,成功上市的概率是很大的。
从现场检查抽中公司极高的撤回率来看,部分承销保荐商在寻找项目的时候是很不严谨的,从开始辅导,就知道发行人存在硬伤,但是招揽项目并非易事,而投行人员收入与项目存在巨大关联度,在宽松审核环境下,自然选择接着辅导,希望成功上市,获得可观奖金。
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统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端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权益类基金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非自今日开始,而是已经很多年了,但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就在于所得与付出不成比例,比方说现场检查公司撤回,证监会强调不能一撤了之,但是撤回去了,往往也就没有下文了,很少有人追问发行人存在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券商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未能勤勉尽责的责任,或者明知故犯的协助发行人带病闯关。
只要不追究撤回责任,现场检查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追查撤回责任,应该进一步加强,但是《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制度》并没有规定对撤回企业的处罚,要对首发企业进行处罚有点无据可依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