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共出台205项新型储能标准。

该指南将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并网运行、检修监测、运行维护、安全应急。

205项新型储能标准便围绕这八个方面展开。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表”, 已发布/计划发布的相关标准数量分别为:基础通用5条、规划设计64条、设备试验39条、施工验收12条、并网运行24条、检修监测23条、运行维护17条、安全应急21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短期内,新型储能安全标准体系亟待落地。文件提出,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新型储能重点标准,加快制修订设计规范、安全规程、施工及验收等储能电站标准,开展储能电站安全标准、应急管理、消防等标准预研,尽快建立完善安全标准体系,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基本能够支撑新型储能行业商业化发展。

另外,到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可逆燃料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

华福证券分析师邓伟表示,随着《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正式发布,储能行业将逐步从草莽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储能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等多方面将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储能安全性标准将提高,将快速推动储能温控、消防领域发展;同时,对于储能元件、集成环节及电站EPC全流程品控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一些质量低劣的零部件企业和资质、资本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被逐渐出清,而头部企业则有望强者恒强。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持续加速。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与用电负荷不匹配,需要大量的储能承担削峰填谷、时空转换作用。传统抽水蓄能存在诸多限制,新型储能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中,按照保守、乐观场景下,我国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分别达到48.5、79.5GW,2022-202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分别为53.3%、69.2%。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已被广泛重视,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在内新型储能安全标准也亟待规范化。

除了电池自身及温控管理系统缺陷外,对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控机制缺失也是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原因。预警端、灭火端可被视作储能安全的两大防线。

对于预警端,储能电站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储能安全状态感知、诊断和预警,提升电站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控水平。

消防的重要性已被机构广泛提及,天风证券称,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储能安全催生储能消防需求,预计到2025年国内储能消防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5.14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13%。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梳理,对于上述两个环节,这些A股公司已展开布局:

关键词: 安全标准 电力系统 压缩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