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估值的银行可能陷入了低估值陷阱,难以自拔。
根据媒体资料梳理,截至2月28日,威海银行依然是零成交,这已经是该股连续59个交易日零成交,一家中小银行在港股上市,竟然一致性的被投资者完全抛弃,卖不出股票,买不进股票,流动性彻底枯竭,股票在于流动性溢价,没有成交没有流动性,市场如何给威海银行进行定价,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威海银行59个交易日零成交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并非一个孤立的存在,实际上港股31家内地银行中诸多中小银行陷入零成交的尴尬,2月27日和28日,港股分别有7家上市银行零成交,约占同期港股上市内地银行的20%以上。九江银行2023年初至今的38个交易日里,有31个交易日成交量为0,有4个交易日成交量小于500股;泸州银行,开年至今有成交的不到10个交易日,去年更是有过超60个交易日无成交的纪录;晋商银行开年至今,已有29个交易日成交量为0,2月以来仅成交7000股,成交金额不足1万元。
这些被投资者选择性放弃的银行股,估值水平并不高,但是依然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股市有一个低估值陷阱的术语,低估值陷阱反映的是一个行业的景气度,不仅仅在港股存在,在美国股市这样成熟的股市中也是较为普遍的存在,让投资者很无奈,低估值陷阱主要发生在周期股中,新兴成长股不存在低估值陷阱的说法。美国股市曾经出现了亚马逊和沃尔玛股价走势的背离,亚马逊尽管市盈率很高,但是股价不断创新高,但沃尔玛市盈率很低,股价走势就是赶不上亚马逊。A股地产股,在地产黄金时期,市盈率一度达到几十倍,大家依然抢着要,现在市盈率低到几倍并跌破净资产,依然被投资者选择性放弃。从银行来看,几倍市盈率的四大银行股价四平八稳,但是十多倍市盈率的招商银行股价不断创新高,这也反映了低估值陷阱,在于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银行之王,股价更有想象空间。
不仅仅是港股投资者对银行不感兴趣,就是内地投资者也对银行不感兴趣,最近还有业内人士声讨这一问题,并举了一个大型银行的例子,换手率极低。以AH股两地上市的中小银行郑州银行为例,目前AH股溢价率高达155%,2018年9月19日上市,发行价是4.59元,发行市盈率是6.5倍,从K线图看,股价是一路下跌,没有什么像样的大级别反弹,经历数年以后,股价是2.42元,不考虑分红除权因素,股价差不多腰斩,复权以后,股价也是跌幅不小,市盈率跌到了4.4倍,股价下跌主要是市场杀估值而形成的。
目前A股整个银行市盈率只有4.37倍,郑州银行股价跌幅巨大,其估值水平也没有偏离整个银行的估值水平,还是略高一点的。目前市场对于银行投资价值依然存在分歧。从个人角度看,银行最大纠结在于监管引导LPR利率下行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在基准利率没有调整下,银行净息差依然承压,另外银行不断配合有关政策和激烈竞争的需要,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跌破4%俯拾皆是,对银行净息差构成巨大压力。
同时银行资产质量也是难以乐观,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资产质量一般而言都会承压,之所以没有表现在不良贷款率上,主要是通过处置不良资产来完成,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尽管银行业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处置,但是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83亿元。银行尚有3亿元不良贷款需要处置,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银行全年利润竟然抵不上未处置的不良贷款数量。
尽管港股银行估值很低,陷入零成交的尴尬,但因为A股也是很难承接诸多中小银行上市,不少中小银行还是希望在港股上市融资,但也仅仅是IPO 融资,要想再融资难度很大,但是仅仅港股再融资是无法满足中小银行对资本的渴望的,港股上市以后,要寄望于能够A股重新上市,实现两地上市,补充更多资本金。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不能仅仅依赖于上市,需要探寻更多的其他方式,可是股权融资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实在太难了,中小银行股权流拍时不时就出现,一方面银行需要合理让利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股权不再是稀缺品,如何破解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