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发布了关于“拜登政府下令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调查报告,掀起舆论巨浪。而在3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以及德媒的联合调查报道,则将线索指向乌克兰和所谓“亲乌克兰团体”。

对于这些报道,赫什此前在受访时已用“呵呵大笑”加以回应, 并称“这些报道消息来源都没有”,“无话可说”,暗示报道真实性存疑。


(相关资料图)

当地时间3月14日,赫什在华盛顿参加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一场活动时再度很明确地指出,炸毁北溪管道的决定是由美国总统拜登作出,因为拜登认为自己担任“战时总统”更有利于竞选连任。为表示强调,他甚至一连说了四个“他(拜登)干的”。

同时,赫什还批评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如同“疯子”一样的在办事,而对于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他批评这些媒体的失职行为让许多美国人对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赫什在参加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活动时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在这场活动中,赫什重申了自己此前调查报告中所提到的内容。今年2月8日,赫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北溪管道泄露事故正是此前一直将矛头对向俄罗斯的美国政府所为,报告而后被英国《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各国权威媒体转述,引起广泛热议。

报告指出,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一次军演的掩护下,在管道下埋设了爆炸装置,以完成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发出的命令。对此,白宫、美国中央情报局等美政府机构紧急否认。

这一次,赫什批评自己曾供职过的《纽约时报》,认为“前东家”在这一事件中的报道中,未对美国政府加以批判,这种失职行为让许多美国人对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同时,赫什还抨击拜登政府中的高级官员是“疯子”。

他说,虽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美国副国务卿纽兰“智商确实很高”,但他们一直在做“疯狂的事”。

而对于拜登,赫什毫不避讳地告诉在场与会者,身为美国总统的拜登在炸毁北溪管道事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干的,他干的。我告诉你们,他干的,他干的。”赫什一连说了四个“他干的”,已表明他对于拜登与此事件有关的确定性。

赫什表示,拜登之所以决定炸毁北溪管道,是因为想要连任总统。“我认为拜登把击败俄罗斯视为一张入场券,肯尼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总统们在战时的政治表现总被认为是很好的。”

当地时间9月28日,根据瑞典海岸警卫队公布画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气泡上升到波罗的海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公里的“气泡圈”。图自澎湃影像

北溪管道事件发生至今,真相仍待解。在赫什的调查报告把背后元凶指向拜登政府后,一个月来西方主流媒体却对此“集体沉默”。

直到3月7日,《纽约时报》刊发长篇爆料文章,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新情报表明炸毁管道的是一个“亲乌克兰团体”。然而,全篇文章只有“匿名美国官员”,并未提及具体消息来源、可靠性以及证据等关键要素。

同一天,德国《时代周报》、德国第一电视台(ARD)和西南广播电视台(SWR)也发布联合调查报道称,德国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亦声称“线索指向乌克兰”。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德国《时代周报》报道截图

对此《纽约时报》的爆料,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否认称,乌克兰和北溪管道事故无关,也没有所谓“亲乌克兰团体”的任何信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指出,这篇报道是有人想要逃避法律调查并转移注意力而发布的,美国应当回应俄罗斯的要求,在赫什的新闻调查面前,不应该用“匿名消息源”混淆视听。德国政府回应称,注意到了这篇报道,但德方自身的调查目前仍未得出具体结果。

3月7日,在被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问及如何评论“老东家”《纽约时报》的这篇爆料文章时,赫什大笑着拒绝予以置评,并简短说道:“我不做任何评论,我不是官员,我写我自己的材料。”

他补充说:“嗯,我现在在看(《纽约时报》报道),哎呀,消息来源都没有透露……我无话可说。”

此前,赫什曾坚持表示,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向其转达消息的匿名消息源是准确的。他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报道这一事件,“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撰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