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将启动实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集中连片开展酸化耕地治理,为确保粮食安全夯实基础。那么,选择几个县?申报条件有哪些?
一、农业农村部将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选择几个县?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的通知》(农办建〔2023〕3号):选择酸化耕地面积较大的15个省份、20个县开展酸化耕地治理,强化熟化技术模式推广。
【资料图】
——重点区域。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南方粮食主产区的严重酸化区域(土壤pH值小于5.5的强酸性耕地)加强酸化耕地治理,兼顾不同区域的土壤瘠薄、潜育化等问题。
——主要措施。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水旱轮作、水田连作、旱作等种植制度,统筹农艺、化学、生物与工程措施,提升土壤pH值和耕地土壤肥力,主要推广调酸改土综合治理技术模式。一是依据《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 3443),合理选择农用石灰质物质,按推荐用量和施用周期施用,以提升土壤pH值,实现快速治酸和长期控酸的目标。二是以土壤普查测试数据等为基础,合理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碱性化肥。三是秸秆还田、施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综合提升耕地土壤酸缓冲容量和土壤长期抗酸化的能力。四是合理轮作间作,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绿肥。
——预期目标。从2023年开始,通过3年连续治理,项目区酸化耕地土壤pH值平均增加0.5个单位,土壤瘠薄、板结、潜育化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等左右,打造一批推进酸化耕地治理的综合施策样板田,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申报条件
(一)酸化等耕地退化问题明显。县域内退化耕地相对集中连片面积大,拟实施治理的强酸性耕地面积达8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耕地酸化问题对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制约作用明显。
(二)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县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效较为明显。在中央资金的带动下,地方能够落实一定的酸化耕地治理资金,积极认真地将中央和地方资金足额落实到项目区、到地块,保证项目可连续实施,确保投入一块、治理一块、发挥效益一块。
(三)统筹实施能力强。县域农田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建设和管护到位,酸化耕地治理工作可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结合、相得益彰;实施期间可有效统筹实施种养结合、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耕地地力提升措施,发挥叠加效应。
(四)有成熟技术模式。当地具有酸化耕地治理实践基础和一定规模的应用成效,初步探索形成适宜的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模式,能够将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应用。
(五)带动作用显著。通过连续实施,能实现3年治理目标;可探索出可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可实现良好的经济、生态等效益。项目区耕地酸化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恢复,土壤酸碱度适宜农作物生长,对当地粮食单产、整体产能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将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选择酸化耕地面积较大的15个省份、20个县,申报条件有5个,即酸化等耕地退化问题明显、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统筹实施能力强、有成熟技术模式、带动作用显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