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笔记”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内容,从社交平台到电商平台甚至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是“种草笔记”等经验分享类帖子的发布地。很多网友会追捧那些不涉及具体产品、服务或商家的“种草笔记”,觉得可信度高。但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有些看似不含利益的“经验分享”背后,却有一条隐秘的利益链。
扭曲的价值观
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有经验分享帖引发争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某旅游博主分享“经验”称,大医院的急诊室堪比五星级酒店,只花几十元,就可以享受“舒适的躺椅”“吸氧服务”;博主还提醒,可以“去卫生间洗漱”“有护士姐姐看管行李”。
不过,该“经验帖”一发布,就被很多医生身份的网友辟谣,认为“一派胡言”。一方面,医院急诊室绝非该博主介绍的那样“安逸舒适”,而是紧张忙碌的救治空间。上海多家医院的导医台工作人员也表示,在急诊室留观治疗必须符合留观条件。另一方面,很多医生和网民都批评该博主缺乏道德心,怂恿他人抢占急诊医疗资源。
减肥经验分享也是热门的分享帖,于是有的博主分享食用成份不明的“减肥药”,更有甚者称“女性摘除子宫可以瘦小腹,免月经”,有的还“现身说法”,以医院、病床等为背景,称自己已经完成了手术,“效果很好”。
这类帖子同样引来医生疾呼:减肥药不能随意吃,用切除子宫的方式减肥更是做不得!要知道,子宫是重要的器官,切除子宫的手术风险不小,正规医院的医生只有在患者病情进展到必须切除子宫,或切除子宫利大于弊时,才会建议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如果没有手术指征,医生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进行这一手术。
不难发现,这类“种草帖”“经验帖”不仅存在内容不准确、误导他人等问题,而且发布者的发布初衷也违背伦理。如果盲目听从,很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隐秘的产业链
除了不靠谱或严重误导的“经验帖”,以“人少景美”“体验独特”等为关键词的“种草笔记”也问题不少。
近年来,“驴友被困未开发景点”等事件时有发生,它们与部分博主的“分享”不无关系。今年国庆假期,某艺人“打卡”一处未开发的野山后发了照片,引发他人跟风。当地紧急发布安全提示,该艺人也公开表示现场“危险”。而在那些“被困野生景点”事故发生后,舆论也往往批评当事人不负责任。
可见,大部分网民都知道前往未经开发的“野生景点”有风险,也不赞成相关行为,可“野生景点”的分享帖仍旧在互联网平台此起彼伏。而且调查发现,这类“种草笔记”的主题不仅有野外景点,还有城市中“隐秘的角落”。
比如,“探废”是多家社交平台上的热门关键词,对应“废弃的医院”“废弃的乐园”“废弃的厂房”等目的地。还有不同地区的“探废者”相约“探险”,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城市废墟”的“精彩照片”。
仅从这些照片就能看出相关场所的风险:断壁残垣、破碎的玻璃窗、摇摇欲坠的铁架楼梯等。有的博主还直接在文字说明中表示,“现场危险,保安严格且内部有监控摄像”。
既然如此,这些博主为什么还要前往“野生景点”或“探废”呢?
一条隐秘的“生财之道”在这些“笔记”背后。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有些“探废”博主看似为他人着想,分享的帖子中只有照片,没有地址,还提醒粉丝“现场危险,不建议前往”;可在他们的另一些分享帖中,是各种商业推广,包括新开业的商场、店铺、景点等。也就是说,他们一边用“野生景点”“探废”等客观却存在风险的分享内容吸引粉丝和关注度,另一边基于这些从事营销,获得利益。
打提示标签就够了吗?
很多“种草笔记”在引发热议或争议的同时,会收获相当的流量。这也是有些发布者不惜“讨骂”也要分享的原因——平台对观看量、阅读量、点赞量的奖励,让他们乐此不彼。
由此可见,在呼吁网民理性看待“种草笔记”、不轻信不盲从的同时,平台也该对它们严格管理。
上海辟谣平台注意到,平台并非没有注意到“种草笔记”的问题。比如,有的平台对部分“探废”笔记打上了“该地存在一定风险,请谨慎前往,注意安全”等提示,也有的平台对涉及医疗诊治的帖子进行标注,提醒观看者前往正规医院求诊。
但可从实际效果看,标签的提醒作用还不够理想。上海辟谣平台的部分粉丝留言表示,网民文化水平不一、年龄不一,有些帖子的专业性也比较强,平台仅仅发布提醒,不足以帮助网民分辨正误。还有粉丝提出,对于那些触碰道德底线的帖子,更是不应当出现在社交平台。
很多粉丝因此呼吁,平台要承担起审核责任,从源头制止那些违反公序良俗,以及有可能诱导他人从事风险行为的帖子上线;还要加大对涉及专业内容的“种草笔记”“经验分享”等审核,及时下线相关内容、处理那些故意误导他人的博主账号。
关键词: